自帶高光的四大合資理財公司,去年經營表現如何?是否成為中國資管市場的“優等生”?
或許可從合資理財公司最新披露的2022年下半年理財業務報告中找到答案。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梳理來看,這4家公司去年同樣遭遇了“破凈”潮挑戰,產品存續規模出現縮水,規模增速也低于預期,即便是最早開業的匯華理財,規模也未沖破千億元。
被外界寄予高度期望的理財產品,盡管策略豐富,但如同多數中資理財公司,合資理財公司也趨于保守,選擇了“固收+”作為核心策略。記者獲悉,今年,各家合資理財公司投資將更加突出穩健特點,并對股市充滿期待,目前有不少產品實現了自去年11月份以來的正收益。
匯華沖擊千億未果 規模趨分化
四大合資理財公司,被認為有利于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專業經驗,受到市場多方關注。
記者梳理報告來看,經歷去年兩輪“破凈”潮后,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以及高盛工銀理財,2022年產品存續規模有一定的縮水,產品端更加青睞“固收”類策略。
數據顯示,匯華理財去年產品存續規模大幅縮水——從800億元降至509億元,而且未實現其規模沖破億元的目標。
匯華理財產品規模下降明顯,主要是遭遇去年權益和債市均出現調整的極端情況。該公司產品體系以“固收+”策略為核心,資產端主要以債券資產作為基礎資產,突出收益增強的特色。然而去年,其配置的一多半增強收益的資產,例如股票、可轉債等表現都較弱。
好在匯華理財及時調整了策略。去年末,匯華理財98.2%的資產配置于固定收益類資產,無非標資產;僅有1.3%配置于權益市場,而去年6月末,其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高達6.2%。
相對而言,施羅德交銀理財和貝萊德建信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逆勢走強。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施羅德交銀理財管理規模達到191.8億元,而在去年6月末,其產品規模僅有34億元;貝萊德建信理財管理規模則從去年上半年末的30億元,增至去年年末的67億元。
這兩家合資理財公司規模增長,或與其產品和資產配置策略有關。據記者了解,施羅德交銀理財產品更側重多資產配置,可以平滑業績波動;而貝萊德建信理財在發行兩款權益類產品后,去年啟動了養老理財產品的發行,明顯提升了產品規模。
起步最晚的高盛工銀理財,去年產品規模僅為1.51億元。
看多2023年 對股市充滿期待
盡管去年遭遇“破凈”潮,產品規模也出現縮水,但合資理財公司對2023年的理財市場相對樂觀,目前已有不少產品實現了去年11月份以來的正收益。
例如,匯華理財的旗下匯華純債產品,去年11月至12月收益連續走弱,凈值回撤為1.57%。不過,步入2023年,該產品凈值已實現“V型”反轉。
該產品投資經理汪澳表示,雖然經濟的內生動力修復和利率中樞抬升是大概率事件,春節以來消費修復斜率較高,但債券走勢仍強于預期,這反映出了投資者有多重考量,復蘇的力度和節奏也有待數據驗證。預計上半年貨幣政策環境仍然較為友好,結構性工具仍為主要手段。
理財公司的樂觀,已經在市場中有明顯體現。一位銀行理財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去年末的“資金荒”結束后,今年2月很明顯出現了債券“資產荒”,近期債券資產正陸續收復失地。
招商證券也發布報告稱,近3個月來理財凈值大幅回升,固收類理財收益已連續3個月保持較高水平,理財負反饋已經結束。
權益類理財產品是合資理財公司的優勢領域。從前述報告看,合資理財公司對2023年股市充滿了期待。
例如,匯華理財旗下匯澤靈活配置產品今年以來凈值高達1.23元。投資經理董偉煒表示,今年A股市場全年至少有正收益,走勢類“N”形。展望2023年,董偉煒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大概率好于2022年,其核心因素主要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打開了消費場景和物流人流的約束,這為全社會經濟活力的恢復提供了基礎。
“在去年末減倉后,今年大幅增加了股票倉位?!币晃缓腺Y理財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
施羅德交銀理財也更看重今年股市投資的確定性機會。投資經理付海寧表示,經過年初疫情防控放開后的快速反彈,今年權益市場進入驗證業績的階段,A股將呈現震蕩上行態勢。在組合中,銀行理財投資權益市場更重視絕對收益和確定性,因此,還會增加衍生產品運用,平滑快速上漲收益和快速下跌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