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業務收入增長乏力背景下,券商股權投資業務能否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截至4月10日,已有2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年度報告。其中,有券商私募子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逾50%;也有券商私募股權投資及另類投資業務收入占比呈上升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22年,券商在母基金市場動作不斷:出任政府母基金管理人的同時,一些公司也會牽頭設立產業母基金。同時,部分券商私募子公司更加側重區域市場,如定位于“助力關鍵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業升級”。
此外,對于股權投資業務,券商愈發看重內部協同及聯動。如申萬宏源強化“投資+投行”聯動,并借助PE+產業集團、PE+政府投資平臺等“PE+”業務模式來謀求更好的財務回報;方正證券則“以股權投資聯動投資銀行業務,以研究驅動賦能股權投資和投資銀行業務”。
興證資本有關負責人指出,券商私募子業務的帶動性不只體現在私募子本身的業績報表上,還體現在對券商投行、自營、經紀等多項業務的帶動上。券商私募子看起來是專注于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業務,但實際上能帶動券商全面的服務。
2022年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以國有大型政策性引導資金及基礎設施投資資金的深度參與為特征。這其中,券商作為母基金設立者、管理人,在私募股權市場上的活躍度逐步提升。
例如,2022年,國泰君安私募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投完成上海臨港國泰君安科技前沿產業基金、上海城市更新引導私募基金設立,認繳資金規模達180.22億元。
海通證券也在年報中透露,公司完成了海通臨港煥新基金設立工作,中標浦東新區引領區產業引導母基金、安徽海螺工業互聯網母基金等多只政府出資基金管理人。
華安證券全資子公司華安嘉業則牽頭組建了60億元的人工智能主題母基金,以推動安徽省首家新興產業引導基金落地。
一種觀點認為,券商本身擁有豐富的產業、金融資源,能夠更好地對接政府“筑巢引鳳”的需求。并且,券商在過往業務中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究機制、風控以及公司治理機制,其綜合能力符合政府對母基金管理人的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券商私募子公司熱衷于設立產業基金進而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熱門賽道。
以申萬宏源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為例:2022年,宏源匯富完成了8家科技創新企業投資,并發起設立了規模為50億元的重大產業投資基金;申萬投資則設立了皖能雙碳產業并購基金、江西工控申萬宏源專精特新產業投資基金、長沙新動能創業投資基金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募資能力上,頭部券商的“號召力”十分突出。
去年,中金公司私募子公司中金資本新募集基金認繳規模超過500億元,在頭部機構中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2022年,中信證券私募子公司金石投資發起設立基金規模合計超百億元人民幣,同時,該公司全年對外投資金額接近百億元。
而一些大中型券商也開始將私募股權基金業務作為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報告期內,公司明晰業務布局,提出快速發展的‘三大動力’……投資交易、私募股權投資為第二動力,持續做大業務規模,構筑新優勢”,方正證券在年報中如此明確。
2022年度,方正證券私募子公司方正和生投資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28.06%;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52.63%。當年內,方正和生投資共有6個退出項目。
“券商私募子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天然對金融市場更加熟悉,可以協同券商各個分支機構、各部門,為企業從早期融資到上市提供一系列服務,給企業一些比較好的管理建議?!迸d證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
不過,目前券商私募子公司的發展并不均衡。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2年四季度,中金資本以1382.89億元的月均實繳規模在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中排名第一;排名第十的光大發展投資的月均實繳規模為175.42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除了通過私募子公司從事股權投資業務,頭部券商另類子公司也會同步開展直投業務(另類子公司還可開展債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等業務,但目前多數券商另類子公司是以股權投資業務為主)。
記者注意到,科創板IPO跟投項目在另類子公司的投資項目中占據了一定比例。
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2022年,中信建投投資完成項目投資42個(其中科創板IPO跟投項目14個),投資金額20.97億元;國泰君安證裕資新增科創板項目跟投10個、投資規模6.75億元,截至去年末,存續跟投項目21個、跟投投資規模11.78億元。
對比來看,2022年度,部分券商另類子公司的營收、凈利潤表現優于其私募子公司。
例如,2022年度,中信建投私募子公司中信建投資本實現營業收入合計44,951.10萬元,凈利潤16,095.32萬元;中信建投另類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資實現營業收入合計43,291.94萬元,凈利潤30,427.19萬元。其中,后者聚焦以股權投資為主、泛股權投資及創新投資業務為輔的投資范圍。
國泰君安私募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投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凈利潤2.04億元;國泰君安另類子公司國泰君安證裕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90億元,凈利潤2.77億元。國泰君安在年報中介紹,“2022年,國泰君安證裕穩步推進戰略投資業務,深耕產業挖掘投資機會?!?/p>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私募股權投資及另類投資業務收入占比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
例如,銀河證券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當年,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及另類投資業務營業收入5.42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1%。2021年,該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及另類投資業務營業收入為5.13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42%。
另外,國元證券的股權投資業務為其2022年的營收貢獻了最大增量。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國元證券股權投資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11%,股權投資業務收入占比10%。
展望2023年,中金公司認為,隨著“穩增長”持續發力,中國經濟有望翻開新篇,實現全球率先復蘇,為私募股權市場的回暖創造良好的宏觀條件。
而接下來,券商對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推進各有側重。
中金公司介紹,在募資端,中金資本管理部將把握各類LP核心訴求,提供高質量基金產品和服務,發展基建基金、S基金、特殊機會基金、美元基金等多元化業務;同時,在賦能方面,強化與各級政府、產業集團、被投企業的合作,做好雙向賦能,打造投資生態。
中信證券提及,金石投資在2023 年將持續布局具有技術前瞻性、高技術壁壘的企業,重點關注新材料、新能源、醫療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并在投后管理中持續為企業賦能,提升產業價值。此外,金石投資也將持續拓展境外投資,抓住新區域的經濟發展機會,作為境內投資的有益補充。
申萬宏源則談到,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持續推進專精特新基金的設立,積極設立區域基金,豐富基金產品線,加強“研究+投資+投行”的協同工作。
此外,方正證券也表示,“2023年,私募股權投資、另類股權投資要堅持價值投資,穩健投資,聚焦優勢領域,進行產業鏈投資,并服務國家戰略投資需求?!?/p>